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潮汕是哪个省的(你对潮汕了解多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4 09:38:11    

说到潮汕,很多童鞋都会balabala提到牛肉丸,卤煮,各种粿...有的人还会问:潮汕在哪里?为啥两个潮汕人要用普通话沟通?

今天就给各位童鞋科普一下,敲黑板啦!!!



1.“潮汕”的来源

潮汕地区隶属广东省,位于粤东沿海。潮汕古称潮州,原称汕头,1991年原汕头市分置为潮汕三市,统称“潮汕”。现今潮汕包含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4市。

"潮汕"在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呼为"潮州",“潮州”一词始于隋文帝开皇十年,一直到清朝末年1904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

不过,受二战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国际形势的影响,海内外潮人联系曾一度受阻,彼此之间的信息缺乏交流,故海外潮人迄今仍多称自称潮州人,籍贯也常作“潮州”。


2.潮汕人的起源

据文献记载,现代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汉族。

秦汉时期起,中原汉人因历史上的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唐朝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和北宋靖康之乱(公元1126~1127年)从中原一路南迁。

南迁进入潮汕后,一部分土著融合于汉族,成为本地汉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部分土著则发展成为其他民族。隋唐以后,这些土著民族开始见于文献记载,有俚、蛮、僚、畲、徭等名称。(文献:饶宗颐《潮州畲民的历史及其传说》、《潮州志》、《明太宗实录》等)

潮汕人起源于中原、繁衍于潮汕、成名于海外。据不完全统计,现全球共有3000多万潮汕人,有"本土、海内、海外三潮汕,每个潮汕一千万"之说。


3.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由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

潮汕文化特征是以海洋文化为主,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

以潮汕功夫茶、饮食、潮汕商帮文化、善堂祠堂,潮绣、潮剧、音乐、工艺、木雕、潮州大锣鼓、民居建筑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潮汕英歌舞、潮汕侨批文化等多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4.潮汕方言

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俗称为"福佬话"。有音韵独特、古语义多、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幽默生动、富有表现力等特点。

由于为特定语言封闭系统,所以与现代汉语相差很大,有人形容说"学潮汕话好像是学另一个国家的语言"。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汕头语(潮汕方言)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现今潮汕方言分为三大派系—韩江腔、榕江腔和练江腔。韩江、榕江两系的音、调比较接近,可以直接沟通;练江系口音区别较大,方言代表地潮阳区口音较重,粗犷洪亮。

韩江腔主要分布在潮安、饶平、澄海。汕头虽属混合腔,但总体还是偏韩江腔。榕江腔主要分布在揭阳(揭东、揭西、榕城)、普宁北部诸镇、潮阳北部关金灶三镇。练江腔则分布于潮阳(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普宁东部南部、惠来等。

其中同个派系不同地区虽然可以沟通,但语言发音也有所差别。


5.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赞誉。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建筑材料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




走进潮汕古民居,时常会感觉置身于色彩的“海洋”之中。色彩斑斓,金碧辉煌本来是用来形容皇宫的词汇,但在那儿你同样能够感受到民间艺术对“精致、精美”的铺陈造设。左看是壁画,右看是彩绘,抬头是木雕,木雕施以彩绘,金墙衬以壁画,相间相生,趣味盎然。

潮汕民居金漆木雕的应用、精细的雕刻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和黄杨木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潮汕彩绘更显精细,更接近宫廷华尔彩,色彩更为丰富。



6,潮汕民俗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

"拜老爷"学问很大,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7.潮汕饮食

潮汕工夫茶艺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这是潮汕在明清以后,继唐宋茶俗而新兴起的茶道。在全国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是茶文化的高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夫茶在潮汕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潮汕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大凡亲朋好友聚会,接待客人都要用工夫茶相待,民间且有“三餐可以不思,茶不可以不喝! ”的说法。

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饮茶方式:无论有多少客人,只放三盏杯,成三位一体的“品”字型。一则表征了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二则由此人多便出现宾客相互谦让、晚辈谦让长辈的温馨场景,更是体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谦和礼仪。


潮汕菜和工夫茶都是极带潮汕地方特色的文化,且一“饮”一“食”,又同属潮汕饮食文化。

潮汕菜的特点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以烹制海鲜取胜,二是口味崇尚清淡,三是重视原汁原味,四是善于精制美汤,五是制作工艺精巧,六是注重养生调理。

潮汕菜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远播海内外,深受世人赞美。时至今日,潮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东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