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润乌蒙——中山六盘水教育协作书写“山海育人”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06:00
从珠江之滨到乌蒙山麓,一条跨越1200多公里的教育协作纽带,见证着中山与六盘水的双向奔赴。自2021年两地建立教育帮扶协作关系以来,一场场经验交流恰如春潮涌动,激荡起东西部协同共育的崭新气象,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月11日,2025年“中山名师走进六盘水”送培送教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期间,26场讲座、14节示范课、51节教学视导活动紧密开展。与往年不同,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分类组团”模式,将名师团队细分为德育建设、教学管理、学科指导三大组别,为各学校系统梳理发展瓶颈、制定长远规划。
“过去我们是带着各类型的专家集中走进同一个地方。今年更强调‘靶向发力’,让协作更精准、更长效。”中山市骨干教师张秀芬介绍。

这是两地教育协作持续深化的生动注脚。2021年至今,“中山名师走进六盘水”同规模活动已举办至少3次,中山累计选派名师超80人次,开展活动50余场,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从基础教育到中职教育,从单向送教发展为“线上+线下”双轨协作、从经验输入到完成本地化实践,协作次次突破、步步深入。
山海相连,教育同兴。中山与六盘水秉持“精准帮扶、提质增效”的核心原则,聚焦帮扶模式优化、人才队伍共建、学科资源拓展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出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师资互派激活教育内生力——
教育协作,师资先行。
去年11月,在中山市的精准帮扶下,六盘水市第八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然而,该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承担着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任。如何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

2023年,中山携手六盘水创新探索出“3+5+3”精英教师团队模式,即中山名师3人、本地优秀教师5人、本校骨干3人深度融合,成为跨区域协作项目“中山班”的师资配置。过程中,既保留了中山高效备考策略,又将水城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案例等融入课程设计,实现“成绩+情怀”双轮驱动。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为86.45%,中山市桂山中学教师冯海香授课班级在全市期末质量监测中,生物学科均分88.74,均分增幅跃居全市第一,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协作成效显著。

“教育协作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冯海香对此深有感触。她在“中山班”实践中总结的“弹性教学法”,目前已在中山部分学校试点。
针对“新高考情境化命题”争议,中山团队以侨乡文化设计地理试题为例,协助六盘水教师开发“本土情境试题库”,破解资源不均难题。
2024年3月,中山市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曾建清名师工作室、云衢中学物理共进组与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及水城区金竹林中学物理科组联合开展物理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为初三中考复习备考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
在中山开展送教送培等“东部输出”活动的同时,六盘水持续选派教师赴中山跟岗学习、挂职锻炼。两地教师通过深度对话,不断推动东西部教育协作走深走实。
产教融合打通职教新赛道——
谈及两地教育协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六盘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兴指出,核心在于将东部资源与西部实际深度绑定,构建“需求精准化—协作系统化—成果长效化”的闭环。“相较于传统帮扶的碎片化投入,这种模式更注重生态重构与能力内生,最终推动六盘水教育从‘依赖输血’转向‘自我造血’,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作为凉都三宝之一,刺梨的根系,深深扎进六盘水这片土地。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117.56万亩,鲜果产值3.52亿元,是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职业教育是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针对六盘水这一喀斯特地貌区产业发展需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特色专业,精准对接本地刺梨产业链,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达85%,为立足山地特色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职业教育必须扎根地方特色。”“校企双导师制要对接好岗位需求。”3月24日至28日,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思政科组首批教师团队来到六盘水市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协作交流,提出针对性建议。期间,团队走进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水城画产学研基地、六盘水市水城经开区九衡铝业等本土文化及产业现场调研,系统收集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等教学资源,为思政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产业认知提供实践支撑,助力培养“懂技术、有情怀、留得住”的乡土技能人才。
全域协作构建育人共同体——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中山与六盘水的教育协作已形成覆盖全学段、多领域的立体网络。学前教育领域,两地幼教专家指导农村幼儿园开发课程,推广水城区第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经验;基础教育层面,水城区第五小学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引入东部先进理念,优化课程设计,推动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特殊教育方面,引入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模式,助力六盘水区域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在市八中校园里,食宿一体楼、校史馆、茶艺室等相继落成,中山市为学校累计捐赠1100余万元用于困难学生资助和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两地致力于共建“中山-六盘水教育大脑”平台集成AI课堂诊断、虚拟教研室等功能,推动六盘水部分学校数字化转型,目前有六盘水数字化转型的省级试点区1个,省级试点校5所。
改变不仅体现在硬件提升,更渗透在师生精神风貌里。
日前,中山市13家商会企业代表回访市八中时,心理咨询专家徐大宽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心灵疗愈之旅。受助学生坦言,“曾经因家境自卑,如今不仅有了经济支持,更学会了接纳自己。这份关怀,让我对未来充满勇气。”
此外,六盘水把苗族芦笙舞、彝族民歌等非遗融入体育、美育课程,开发“喀斯特地貌文创设计”等特色课程,将“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发展。

从硬件帮扶到理念革新,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中山与六盘水的教育协作已迈入“共生共创”新阶段。未来,力争两地共建“东西部教育协作创新示范点”,打造集教育技术研发、教师实训、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平台,并不定期举办“中山-六盘水教育协作成果展”活动,深化校长论坛、学生研学等机制化交流,推动协作向纵深发展。
教育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今年正值中山与六盘水东西部教育协作第五年关键阶段,锚定核心目标“巩固成果、拓展领域、创新模式、深化协作”,这场跨越山海的育人实践,正以理念之新、行动之实、情怀之深,为西部教育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书写东西部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时代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编辑 桂榕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相关文章
- 04-15 峨眉山桂花桥镇小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
- 04-14 教师入职时被要求签“不考公考编承诺书”?官方通报来了
- 04-14 教师用假身份与女生恋爱?高校回应: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
- 04-13 山东教育者手记|孙殿勤:让学生心服口服的张老师,课堂魅力何在
- 04-12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举行2025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 04-12 首届全国工会干部院校教师教学竞赛圆满收官
- 04-11 邵宏华:推动贸易数字化 助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 04-11 理论:一体推进学查改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04-11 应对美国霸凌关税,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倡议:优先买国产设备
- 04-11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AI教育,广东为何抢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