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男童误服剧毒农药生命垂危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技术攻关助其渡过难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8: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栗凤娇

4月21日,家住平顶山的圆圆(化名)终于脱离危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了。

4月6日下午,圆圆误服了一整瓶剧毒农药虫螨腈(30毫升),直到7日中午,圆圆才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中毒医学科求治。

入院后,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刘淑珍迅速为患儿实施肠道毒物清除治疗(牛奶+活性炭颗粒吸附排毒),并立即启动化学中毒救治绿色通道。

“作为一种广谱杀虫剂,虫螨腈及其代谢物会导致人体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致死率达60%-80%。”刘淑珍说,“据相关文献报道,误服5毫升就可能致死。”

据了解,患儿之所以在中毒近24小时后才来医院治疗,主要是因为虫螨腈中毒后会出现迟发的毒性反应。迟发毒性反应的机理可能与虫螨腈药代动力学中的“二次分布”有关,当血液中的毒物被血液灌流清除后,二次分布的毒物又缓慢释放入血,引发其迟发性毒性反应。一般来说,其毒性释放周期可达21天,但在中毒的前3-5天,很容易因症状不典型导致治疗不及时;但在中毒5-7天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脑损伤、昏迷、心脏毒性等严重表现,进而导致缓慢死亡的情况。

面对严峻挑战,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化学中毒多学科救治团队按照应急预案和救治绿色通道,迅速行动,开展多学科讨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虫螨腈的作用机制。但由于虫螨腈是新型农药,国内不仅缺乏相关的治疗指南,甚至没有标准的毒性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只有零星小剂量中毒患者治疗成功的报道。

“我院作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拥有河南唯一的省级化学毒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开设有全省唯一的中毒医学科和中毒重症监护室、建有河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队,化学中毒为河南省特色专科,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想方设法探索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的毒性检测方法,同时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护佑群众身心健康。”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进锋说。

在医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该院质控办紧密配合,迅速购置虫螨腈标准品;职业与环境卫生检测检验中心顶住压力,紧急组织人员开展技术攻关。

经过反复查阅文献、商讨测定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咨询行业专家、改进实验方向……该院职业与环境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对测定方法、数据进行评估,最终紧急攻克了虫螨腈及其代谢物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查阅文献发现,该项检测技术在国内未见报道。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该中心副主任技师张晗林一头扎进实验室里,迅速开展标准品和患者血样对照检测,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反复比对、反复分析……期间,他有超过8小时滴水未进。当天23时许,着急要检测结果的刘淑珍跑到实验室,看到仍在加班加点工作的张晗林,就偷偷跑到楼下为其买来了肉夹馍、饮料和水果。

“吃着同事‘投喂’的美食,心里暖暖的,干劲更足了。”张晗林说。

据张晗林介绍,测定虫螨腈的毒性,目前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文献上都是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或者液相色谱法,几乎不见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质谱测定方法,其原因在于虫螨腈原型分子在液质的离子源中发生源内裂解,变成其他分子碎片,不再是虫螨腈原来的分子式,所以质谱上找不到对应的质荷比,导致无法测定。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虫螨腈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质荷比对虫螨腈进行定性定量,再加上虫螨腈在人体中代谢速度很快,往往是原型与代谢物共存,如何将两者分开并测定是个技术难点。

遇到困难,从未想过退缩。该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张晗林一起,利用高分辨质谱仪的超强分辨能力,使用标准品进行验证,不仅成功找到测定虫螨腈的质荷比,还将虫螨腈与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分离后测定,从而能监测患者体内各个时期虫螨腈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情况,为临床救治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我们能有这种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院党委注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分不开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鼓励同事之间、科室之间互帮互助,全院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该中心负责人王超洋说。

就这样,在半小时一次的及时毒性检测结果支持下,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毒医学科、综合内科、中毒重症监护病房等多学科专家联手,持续为患儿开展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等。4月11日-14日,患者虽多次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恶性心率失常、中毒性休克等症状,但最终都被医院多学科专家一一对症解决。

目前,患者正在顺利恢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