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千谣言只为抹黑车企,车圈“暗战”该管管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10:48:00    

“职业水军”“网络黑嘴”“黑公关”……这些看似遥远而陌生的词汇,近年来却在汽车产业内泛滥开来,忙坏了一众车企法务部。日前,江淮汽车便遭到3000余条虚假信息的攻击,后续为查清事实,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这些肆意诽谤、随意污蔑的行为却屡禁不止,极大破坏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生态。

遭千余条谣言攻击 江淮果断报警

8月30日,江淮汽车法务部声明,近期,“猎狐网”等网络账号多次发表文章(含视频),传播涉及江淮汽车的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损害江淮汽车形象。声明表示,江淮汽车坚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对上述行为也不会姑息。江淮已依法开展维权,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次日凌晨,“合肥警方”微信公众号便发文称,2025年8月30日下午,公安机关接到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案,称有人在网上捏造散布江淮汽车3000余条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企业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查清事实,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面对恶意谣言的攻击,江淮果断报警的行为博得一众网友支持。“行动起来,绝不姑息”“一定要追责到底,严惩不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从重处理”……来自广大消费者的呼声表明,所谓的谣言根本无法蒙蔽消费者的双眼,更不会动摇企业凭借自身实力筑牢的发展基石。

综合江淮汽车法务部与合肥警方通报可判断,此次恶意造谣事件应与猎狐网平台存在较大联系。记者搜索发现,所谓“猎狐网”,是银河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曾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分别以“银河传媒猎狐网”“猎狐网”“猎狐网宋家臣”等名称发布多篇与江淮汽车相关文章。

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今年以来,江淮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亏损较2024年下半年明显收窄。今年上半年,江淮商用车板块稳步增长,新能源轻卡、新能源重卡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乘用车领域,江淮与华为协力打造的百万级豪华轿车尊界S800上市以来收获不少消费者青睐,上市60余天大定突破1万辆,已然成为百万级豪华轿车行列中的现象级产品。在海外市场,江淮更是成功打造5个年销超万辆市场,形成2个年销8万辆地区,中高端轻卡出口连续十四年居行业第一。

近日的谣言风波也并未阻挡江淮的发展步伐。在日前开幕的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江淮皮卡悍途PHEV与悍途EV两大新能源“双子星”正式上市,用户品牌“ING+”也同步亮相,坚持向电动化、智能化、品牌生态化转型。

谣言四起 车企“辟谣跑断腿”

实际上,遭遇网络水军攻击的并非江淮一家。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各种网络谣言也开始大行其道,不少车企都曾体会过被造谣的滋味。然而,在网络如此发达、言论愈发自由的当下,想要辟谣并非易事,繁琐的辟谣过程不仅耗费车企大量精力和成本,有时也无法保证辟谣成效。

9月2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自媒体“龙猪-集车”及其相关账号因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一审判决认定其构成侵权,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言论,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201.87万元;二审维持原判。近期,经法院强制执行,判赔金额201.87万元已执行到账,同时自媒体“龙猪-集车”及相关账号的实控人向比亚迪予以书面致歉。

对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对于黑公关、黑媒体,为了黑而黑,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我们绝不容忍!本周,还将有一批‘黑媒体’将被起诉!”这并非比亚迪首次“硬刚”网络谣言。早在2021年,比亚迪便宣布公开征集对比亚迪进行黑公关操作的聊天记录、往来邮件等信息,举报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2022年6月,比亚迪又宣布将举报奖励升至最高500万元,长期有效。

同样受网络谣言困扰的蔚来也多次就此发布声明,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恶意攻击的线索和证据。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还曾坦言:“每个月黑我们(蔚来)的水军费用有3000万~5000万元,但谁花的钱我们真不知道。因为隔离得都很好,搞不清楚。”李斌感叹到,网络水军运作复杂,背后有庞大的产业链,难以治理,希望能加大打击力度。

此外,长城汽车、极氪汽车、长安汽车、鸿蒙智行等多家车企及品牌均加入打击“黑公关”的队伍之中,公开向社会征集线索及证据。广汽埃安则成立广汽埃安网络举报中心,接收网友的投诉举报,收集针对广汽埃安的侮辱诽谤造谣诋毁等违法违规线索和证据。吉利汽车也推出网络不实信息举报中心,致力于受理各类损害吉利汽车品牌形象的网络不实信息的举报以及相关处置工作。北汽集团也上线“北汽集团辟谣中心”官微,对互联网上一些恶意造谣、诋毁北汽集团的不实信息进行辟谣。

面对难以有效控制、后果影响巨大的网络“黑嘴”,从传统大集团到新势力车企都纷纷出击,可见其对产业发展影响之大,已然成为各家车企的一大“心头病”。

重拳出击 让“黑嘴”彻底闭嘴

屡禁不止的恶意造谣背后,实则是在持续“内卷”下逐渐失序的车市竞争。竞争本应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器”,然而在价格战、口水战等明争暗斗之下,车市竞争逐渐异化为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在影响企业发展、产业转型的同时,更是极大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可喜的是,在车企主动出击的同时,行业组织、有关部门也在加强监管,力图根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早在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CB20)及成员单位便共同发起“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提出“共同抵制一切捏造不实信息,攻击和挑拨同行关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黑嘴’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涉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7月,中央网信办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突出问题被列入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之列。

为根治汽车产业无序竞争问题,有关部门今年以来更是频频出手。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随后,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明确提出“展开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缺陷调查”,并强调“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逐步完善,维护汽车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五十九条便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即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或者指使他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网络谣言的肆虐不仅伤害企业发展,更是会极大阻碍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惟有多方协同净化网络舆论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方能让中国汽车强国梦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