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些读书故事,藏着平凉人的精神底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24:00    

图片

这些读书故事,藏着平凉人的精神底色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世上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云在青天书在手。
春日的阳光透过书页,在字里行间洒下斑驳的光影。当第30个世界读书日悄然来临,我们再次与书籍相遇,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心灵的锚点。
平凉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美誉,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道源文化、佛宝文化、祖脉文化、医养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明代洪武四年平凉创建学府,重教兴学之风蔚然大观,柳湖书院更被关陇士子赞誉为“人文蔚起,科第联翩”的人才渊薮,“崇文尚读”之风古已有之。在当下,读书依然是平凉人热爱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处可见书香与美好生活相伴的场景,热爱读书融入市民生活日常。

好的阅读影响一生

全国人民至今记得,2023年2月3日晚,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来自平凉静宁的农民工朱彦军凭借惊人的诗词储备量,一举捧得亚军的高光时刻。是对读书的热爱,让他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有人问,一个为生存奔波的农民工,可不可以拥有梦想;有人问,连高中、大学都没上过的人,敢不敢去大的舞台上挑战自己;有人问,当我们受到生活的辗压之后,心中的坚持还值不值得守候……
而这些问题,在朱彦军那里,都能找到答案。他从来都相信阅读的力量,书中的诗词让人间充满才思和柔情,浪漫和温暖。
朱彦军生于1973年,从小他对阅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乡政府工作的父亲每月工资只有30元,但他舍得给孩子订报买书。《少年文摘报》《语文报》以及诗词类的各种书籍,陪伴了朱彦军的整个童年。
即使在成年之后的打工生涯,朱彦军也从未放弃对阅读的热爱。每到一处打工地,当地最大的图书馆或书店是他必定要光顾的地方。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更多的书,在如饥似渴地阅读时,每每遇到好文章,他都会用手机赶紧拍下,等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铺上把它抄下来。他最羡慕厦门5层高的莲坂外书店,应有尽有,每次去逛都舍不得离开。空闲时他会在那里泡一整天,“只要待在书店,哪怕一整天不吃,也不觉得饿!晚上回到工地啃一口馒头都是香的!”他说。买不起书,每个城市的报刊亭和旧书摊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也买过不少盗版书。
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在冰冷的工厂流水线边、在简陋的异乡出租屋里,他一遍遍咀嚼着李白、杜甫、陆游、白居易、苏东坡等著名诗词作者的璀璨诗文,在充满挫败感的生活中,找寻治愈的力量。
2023年3月,朱彦军被静宁县聘用为县文化馆的正式工作人员。他本人先后获得甘肃省农民阅读大赛三等奖、甘肃省第三届“陇韵书香节”阅读推广大使、甘肃省职工书屋阅读推广大使、2022年甘肃省乡村振兴阅读推广人等荣誉称号。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CCTV--13新闻道道、CCTV--10科教频道、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
在平凉,也有很多很多平凡如你我的人,在遇到某本书之后,受到书中某些东西的感召,有了某些微小的改变。也许,正是那微小的改变,正草蛇灰线地伏在命运里,等着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拯救你我于庸常。
崇信县锦屏镇冉李村村民梦雨在阅读中让梦想开出花朵。2024年8月19日,平凉北漂家政女工梦雨勇敢追梦的故事被凤凰网《旅途》栏目推出,引发全网关注。
今年57岁的梦雨在8年前前往北京当了一名家政女工。与现实身份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通过阅读,在文学和艺术空间里取得的不菲成绩:4年时间,她创作了20万字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500多幅绘画,曾受邀参加澳门文学节、综艺真人物《超级演说家》,登上大舞台出演舞蹈剧……是家政女工,也是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作者,因此,梦雨成为农民工中的励志典范,获得了超高的媒体曝光量。
梦雨本名李文丽,梦雨是她在47岁时给自己起的笔名。她心中一直有梦,关于诗歌、关于绘画。喜欢阅读的她,在5年前终于拿起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文章,把眼中的世界、梦中的情景画在纸上,用诗歌和绘画探寻人生的出口。
“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这样一个平凡的我,内心深处却藏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与追求。我的童年是在黄土地上奔跑、在麦田里捉迷藏度过的时光。每到槐花飘香的午后,我总喜欢听老人们讲述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我的心田,等待着有一天能够发芽、开花。我的哥哥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姐姐也是高中生,我从小跟着他们读了很多书。在书的海洋里,我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并不懂什么是文学,只觉得书中的故事太有意思,主人翁太了不起。文学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滴甘甜的雨露,让我心中的种子得以生长。”梦雨说。
读书,之于梦雨,不止于“改变命运”那么简单。那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照亮自己的光。
“文学赋予了我力量,文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不敢想,没有阅读,没有北京的文学小组,没有‘鸿雁之家’和那些一路帮助扶持我的老师朋友们,我的人生会怎么样。我在皮村文学小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文学,在‘鸿雁之家’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文学去温暖彼此的心房。如今,我依然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用我的笔,用我的心,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不求名和利,只求能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找到那份最纯粹的快乐。”梦雨说。
读书,是活在当下的时光,是努力与安心的点点滴滴。
好的阅读见天地见自己
不管时代怎么变,信息传播的方式怎么变,于很多热爱读书的平凉人而言,阅读,仍然是一种不可被替代的体验。
阅读,给了许多人一生最易得、却又最奢侈的快乐。
一盆青翠的菖蒲,一面装满古籍善本的书柜墙,一床能抚古人意的古琴,书柜旁挂着一幅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题赠的“琴焦无俗韵,松古有劲风”的书法茶挂,墙壁上挂着清新宜人的白菜油画,在这间“脉望阁”的书斋里,结束白天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李安乐把夜晚完全交给了自己的爱好。在夜半灯火阑珊里,李安乐凭借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宏阔的历史眼光,在文艺理论和评论之路上精耕细作,撰写了大量有锐度、温度和高度的美术理论文章,无论从作品数量、所获奖项方面的收获来说,都成绩斐然。现在,他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编著有《观看与视觉:艺术批评的洞见》《慕天颜集》(与李世恩合编)。待出版《静宁历史人物辞典》《全静诗》《清代道同间甘肃静宁协营副将衙门信稿抄本校释》等。
很难想像,没有大量的阅读,一个人如何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李安乐生于静宁县威戎镇李家河村的耕读之家,祖辈有着务农与读书并举的传统深植血脉。幼时家中贫寒,书籍稀缺,母亲口中神秘的《封神演义》成了他最早的文学启蒙。初中偶然读到二哥的历史课本,楚汉争霸的故事让他痴迷;高中咬牙买下盗版《史记》,在错字连篇中啃完列传,写下“士与侠”的稚嫩文章。2000年赴兰州参加美术专业考试,培黎广场旧书摊成了他的“精神粮仓”:5元线装《新曲苑》、10元一本的《世界美术名作辞典》,无不让他欣喜痴爱。大学期间,他流连天水便桥旧书街,用打工钱换回梵高书信集、世界名画集,临摹《蒙娜丽莎》到深夜。毕业后四大箱书随行,而好友伟毅赠送的《美术报》合订本成为拮据岁月里的光。
工作后的李安乐将读书癖转化为系统性收藏。他跑遍静宁旧书店,在博晖书店和流动书摊讨价还价,淘到武都出的清版《敬灶章》残本;更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花500元买下八厚本《船山遗书》。2021年,他借贷购买了小公寓,安置堆在地上历年的收集的图书,打造了专门藏书的“脉望阁”,从此,有了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宁静世界。
这些年,李安乐不断用书去填满它。“脉望阁里纸质书里大多是艺术理论、画册、社科、文史等,也有精装书。各种古籍也有一些,也有一些清代民国课本之类的。近几年专注手抄本,也收藏了一些有意义的,主要为信札底稿,算是有一个书房的样子。”李安乐说。
“脉望阁”也在填满李安乐的精神世界,用文字,用气韵,用沉稳,用感念,用字里行间沉淀而来的笃定,用温柔深沉的理解,让他的心灵得安放。
“最近我喜欢上了摄影,这几个月看的都是传统美学以及摄影方面的书,想要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在市民张晓银的镜头下,飞雪、红果、嫩叶、春花,都被她拍成了工笔画,枯的意境、荣的风景,以及画面的构图、留白,都是中国传统画的范式,流露出了一种近似古典诗画的唯美、内敛的气质。
退休后的张晓银有了属于她的清闲时光,让她得已醉心在自己的热爱里。在她的书房,记者看到,中式的家具、精致的文玩、浩瀚的图书共同构成了特有的东方古韵,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一份沉静悠远。
张晓银的家共有两个书房,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丈夫的,都布置得古色古香。从中外名著到人物传记,从古今诗词到外国文学,有六七千册图书,而最多的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书斋案头上摆放着做工精湛、情调雅致的微型几架,作为日常的文玩雅趣之物。
“阅读的意义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对我而言,好的阅读就是让你看到不同的风景,它一次次激活你的想像力,让我们跳脱自我,看到‘自我认知’之外的东西,看到世界之大,品类之盛。”张晓银说。
张晓银和丈夫经常会赠书给前来索书的文友。张晓银说,能结识这样一群爱读书的朋友,是这些年最幸运的事之一。“每当发现有趣的书,我们都会彼此分享,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分享中,我们的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刻。”
若你以为平凉人每天的8小时之外只是看短视频、喝喝茶、泡泡酒吧,你可太小睢了平凉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雄心”了,平凉有太多热爱读书的人,平凉除了图书馆、新华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多个公共文化场所外,还打造了太多可供阅读的空间,文冠书院、上杨森林书吧、崇文书苑社区、崇文园全民阅读基地、金润国际阅读角……在这里,打卡网红书店的九宫格照片,远比晒美食更有格调。平凉人早就悟了:真正的气质,来自“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于我们,是星光,是热爱,是不负的生活。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贺军 刘英娜
编辑丨孙瑞 张家福(见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