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突破81岁,长寿经济效应如何放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3:00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长寿经济应运而生。预计到2050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万亿元。

4月8日下午,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分论坛——2025长寿时代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长寿经济与AI的结合展开讨论。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数量在20年间经历了显著增长。从2000年的1199万攀升至2020年的3580万,增长了近2倍,平均每10年增加率高达100%。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升,预计到2035年,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8256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在长寿时代,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也随之延长。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较1900年整整提高了11岁。长寿时代,健康生命疾病图谱向非致死的慢性病转化,大健康疾病要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以机构为主转向以人为本的构筑覆盖全生命周期。以预防、干预、管理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体系最终提升健康寿命,降低社会整体的健康成本,放大长寿经济的效应。

《柳叶刀·公共卫生》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增长到81.3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寿经济不是简单地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它是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围绕老年人健康、生活、社交等需求形成的经济形态,从“被动消耗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带来的全产业链重塑。到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老龄产业、长寿经济的潜力有望突破25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针对长寿时代的挑战,泰康推出“智慧护理”解决方案:整合十年照护经验与专家资源,打造智能护理知识库,通过AI技术降低护理人员专业门槛,提升服务稳定性。居民档案与智慧系统的深度联动,正推动“治病”向“防病”“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型。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70家医疗机构与大健康公司宣布整合Deep Seek,覆盖药物研发影像分析、诊断筛查、病理监测、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同济医院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前沿数字中心的建设,推动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应用与创新。同时通过全面本地化部署Deep 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住院医疗、文书辅助书写,门诊患者健康宣教、科研数据分析和医院日常办公等四大核心场景实现了落地应用。

迈瑞医疗在探索通用模型到专科模型的蜕变。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新胜介绍,重症医学在临床中有两个关键特征——费用高、诊疗难。病症的复杂性以及病情的严重性对医生的经验和能力要求高,时间消耗大。为此,迈瑞在重症医学领域开辟了启源重症大模型,作为智能监护系统,其可实现7×24小时病情监测,模型能基于患者特征病情生成个性化治诊疗建议,还能自动完成70%的病历文书,一键生成多学科会诊MDT会诊PPT。经过几个月的测试,该款大模型已经逐步提升了重症医学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大模型和智能物联网的联合驱动对慢病管理的创新也提供了机会。

香港工程院院士张黔认为,随着大模型的推进,慢病管理的整个范式或将被重构,从单一的指标变成全方位且连续的信息,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患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在模型反馈合理的基础情况下调整个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