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挑战杯”遇上“突击队” 超20万名青年“创”出广东县域新天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5:13:00
近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社会科学院、肇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肇庆学院顺利举办。
记者了解到,本届竞赛共吸引161所高校、逾20万名大学生参赛,收到科创作品3.6万余件。最终遴选出2074件作品进入省赛,831个项目进入终审决赛。参赛作品涵盖自然科学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本届竞赛还创新设立肇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赛,推出线上云展。
经过网络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激烈角逐,最终178个项目获特等奖,272个项目获一等奖,451个项目获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以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捧得大赛最高荣誉“挑战杯”奖杯,25所院校捧得“优胜杯”奖杯。
院士打卡齐分享,激励青年投身创新实践
本届赛事注重打造全方位的产学研融合育人体系,通过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典型分享等多维度的交流,全面提升青年学子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大赛评委会主任张偲带来“向海图强,青年担当”主题分享。通讯员供图
在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大赛评委会主任张偲带来“向海图强,青年担当”主题分享。张偲围绕“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与贡献”“海洋科学发展前景与青年机遇”两大主题作了系统介绍,勉励青年“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主动担当使命,夯实基础研究,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全球海洋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作创新创业分享。通讯员供图
“九年前,乐聚机器人也是从挑战杯这个舞台上起步。”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先生分享了2016年参加“挑战杯”竞赛开启创业之路的历程。他与同学因热爱与梦想聚在一起,9年间从“技术突破”实现“产业突围”,推动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他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人生价值。
决赛期间也同步组织“攀登大讲堂”,邀请往届特等奖指导老师、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鲁仁全教授讲授人工智能前沿知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必达”团队成员操作智能采摘机器人。通讯员供图
而广东青年学子正带着他们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广袤的田野和海洋中落地生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必达”团队将创新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开发智能采摘机器人,实现单日采摘果实超1000斤,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控制果实损伤率在8%以内,远低于人工采摘的15%。“AI+机器人”的硬核科技,变成了农民手中的“增收钥匙”。
在汕尾马宫渔港海洋牧场上,搭载着5G+AI监测系统的智能浮标正随波浪起伏,实时回传着表层水温、溶解氧等12项水质指标。华南师范大学“蔚海拾韵”团队将5G网络分钟级监测数据推送至养殖户手机端,实现养殖数据更新频率从“每日一次”提升至“每分钟一次”,让“海上粮仓”的每一寸水波,都流动着智慧与担当的光芒。
聚焦城乡美学,以“挑战杯”赋能县域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挑战杯”竞赛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来到肇庆、第一次校地合作办赛、第一次举办地方专项赛。肇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赛共吸引全省2971支团队、上万名师生奔赴肇庆7个典型镇村一线,形成近3000份规划和运营方案,将城乡美学理念深度融入规划设计,推动学生创新实践与肇庆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团队的景观升级工程设计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这些创新实践,正在肇庆的城乡画卷上留下实践印记。在肇庆端州文明路,225棵树龄数十年的黄花梨树整齐排列,形成全国规模较大的城市黄花梨行道树景观,成为见证府城变迁的“活文物”。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团队正以“自然博物,梨木连城”为设计主题,开启一场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于一体的景观升级工程,让“最贵街道”焕发新活力。参与规划设计的学生表示:“能将设计转化为服务地方的现实成果,这种感觉真的很酷!”
肇庆学院“苏鳞焕巷·珩青叠新”项目团队则采取“生态重塑+新旧缝合”策略,创新提出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康养研学的“农文旅康”四产融合模式,推动古老村落焕发新活力。
本届赛事初次来到肇庆,在赛事之外更是精心推出系列活动,搭建起青年与肇庆的深度链接,比如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肇庆专场招聘会,汇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00余家重点产业,提供近3000个岗位。肇庆市还推出精品研学活动、青春嘉年华等12项活动,以潮流音乐演出、非遗文创展、美食嘉年华、夜光狮子表演等形式,提升肇庆对青年的吸引力。同时,发布青春小店计划,上线“肇青优享”小程序,为参赛师生提供专属优惠。
完善科创育人链条,1382个项目成果落地县域
近年来,团省委构建起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攀登计划”“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为抓手的科创实践育人链条,团结引领广大青年下乡返乡兴乡。今年,省财政厅、团省委继续设立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以促进县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为主要方向,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县域实践转化落地。

广东理工学院“沼虾富农”项目团队到实地调研测试罗氏沼虾智慧养殖平台。通讯员供图
广东理工学院“沼虾富农”项目团队正是这一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该团队获得广东省省级攀登计划(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并在今年参加“挑战杯”竞赛,同时在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他们以“水域智能监测+虾苗计数装置+AI养殖助手”的技术模式,为罗氏沼虾养殖装上“数智大脑”,让“虾塘”变“金塘”。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共有1613个镇街在“百千万校地通”平台发出需求21249个,3.2万支高校突击队注册,1.78万支队伍成功结对,实现全省县(市)全覆盖,直接推动20万大学生入县下乡,带动60万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镇村一线作贡献。其中,1436个“挑战杯”项目与“百千万工程”深度结合,1382个项目获得资助在县域转化落地,实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服务中心大局相统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翁均婷
通讯员 岳青
相关文章
- 05-21 当“挑战杯”遇上“突击队” 超20万名青年“创”出广东县域新天地
- 05-19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新型菌肥助力农作物增产
- 05-19 山西拟支持建设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05-18 邵阳学院“三金淬精”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模式创佳绩
- 05-14 签约15个项目总金额达54.85亿元 锡林郭勒盟两旗一市进京招商引资
- 05-12 老旧街区改造成撬动消费新支点
- 05-10 李嘉诚,突然出手!
- 05-09 娄底市文旅广体局开展“青年心向党 奋斗正当时”青年干部读书会
- 05-07 总投资43.5亿!山东高速携手烟台国企布局“长输供热”
- 05-07 技术落地服务基层 AI技能走进工地为一线工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