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量财经丨同仁堂2024年营收微增背后的现金流困局与分红隐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21:00    

同仁堂营收变化情况(来源:东方财富)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百年药企同仁堂的2024年财报于4月3日正式披露。数据显示,其全年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4%至15.26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10.55%。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59.29%至7.61亿元,创近五年新低。尽管公司全年派发13.71亿元现金红利(股利支付率89.86%),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引发市场对高分红可持续性的质疑。这一现象也暴露出传统中药巨头在成本压力、渠道扩张与现金流管理之间的深层矛盾。

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

同仁堂2024年营收增长主要依赖零售终端扩张与核心产品放量。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自营药店250家,总数达1251家,推动药品零售分部收入占比提升至57.92%。心脑血管类产品(如安宫牛黄丸)和补益类产品(如六味地黄丸)分别实现17.26%和22.98%的收入增长,合计贡献超38%的营收。

按治疗领域划分的经营数据情况

然而,中药材价格暴涨成为利润“杀手”。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飙升至2024年底的170万元/公斤,导致同仁堂心脑血管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8.31个百分点至49.31%,首次跌破50%。叠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62%至35.95亿元,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12.26%进一步降至10.21%。

主营业务分行业收入变化情况

工业与商业的冰火两重天,运营效率与战略选择的双重挑战

财报显示,同仁堂药品制造分部营收119.1亿元,同比增长7.52%,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22个百分点至43.75%,主因牛黄、麝香等原料成本激增。其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虽维持15亿元级销售规模,但毛利率下滑致使整体利润受损。

记者注意到,门店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可对应的门店效率却进一步下滑。新增的门店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培育期投入增加,虽未披露单店营收数据,但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261.6天增至349.3天,显示存在库存积压风险。

主营业务分销售模式变化情况

除此之外,线上销售方面同仁堂的“战绩”也并未弥补线下的损失。尽管“双十一”期间五子衍宗丸等产品线上销售增长,但电商收入占比仍不足5%,难以弥补线下的收缩。这也致使其零售端收入同比下降15.12%至66.61亿元,线下客流量的下滑与电商冲击进一步加剧。

现金流危机:造血能力骤降,扩张透支资金

同仁堂现金流恶化的核心矛盾在于“成本激增”与“回款放缓”的叠加效应。2024年,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59.29%至7.61亿元,创近五年新低。

同仁堂解释称,主要是本报告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下降,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回笼能力减弱,同时采购支出增加,对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带来一定挑战。

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的情况

报告期内,同仁堂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5.19%至13.21亿元,存货规模从2023年的93.4亿元增至107.3亿元,周转率从0.81次降至0.64次。与此同时,公司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769.18%至6.62亿元,叠加13.71亿元高额分红(占净利润89.86%),进一步消耗现金流。

行业对比凸显结构性短板

与同行相比,同仁堂的现金流表现显著落后。2024年,云南白药、片仔癀分别实现43.27亿元和26.87亿元净利润,毛利率达65.93%和77.26%,远高于同仁堂的43.96%。此外,其研发费用率仅为2.20%,低于行业平均的3.86%,凸显对传统产品的过度依赖与创新投入不足。

同仁堂2024年财报揭示了传统中药企业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典型困境:核心产品增长乏力、成本端压力失控、现金流管理失序。尽管公司提出“以销定产”“进口牛黄降本”等策略,但执行效果仍待观察。如何在传承经典与拥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决定这家百年老店未来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