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合同造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7:24:36
合同造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形进行鉴定:
公章造假:
在合同上加盖了假冒的公章。
篡改合同:
合同条款与原先协商好的条款不符,或者私自改动已签订的合同。
盗用公章:
未经公司同意或授权,私自动用公司公章签订合同。
虚构单位或个人:
使用虚构的单位名称或当事人姓名签订合同。
虚假担保:
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无履行能力: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却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合同。
欺诈行为:
通过欺诈手段诱导对方签订合同,如提供高额回扣、虚假条件、苛刻条款等。
异地签约:
合同签订地通常与当事人实际经营地不符。
新客户成交:
成交对象多为新客户,缺乏背景调查。
利用关系:
利用亲戚朋友等关系蒙蔽对方,使对方放松警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和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注意审查公章的真实性、合同条款的一致性、签署人的合法授权、骑缝章的完整性以及对方的履约能力,以避免合同造假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关文章
- 04-13 “任教31年临近退休遭解聘”教师发声:距离退休只差3个月
- 04-07 网购酒店套餐遇“照骗” 消费者应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 04-02 虎嗅,请不要向我们“挖墙脚”! | 韩韩观察
- 04-01 交通事故1.2万元“私了”,事后发现损失达116万元,还能反悔吗?
- 03-17 普法时刻 | 侯某与被告吉某、西安市某建筑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
- 01-23 认购单是什么意思
- 01-22 遇到垃圾留学机构怎么办
- 01-22 韩国租房子是怎么交钱
- 01-20 订租房合同租期多少
- 01-20 刻领公章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