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返回地球为什么要抬着走(航天员出舱后为何脸部浮肿,被抬着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9 10:38:14

2023年,神舟十六号飞船历经半年的时间成功返航,返航当日,无数的中国同胞翘首以盼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着陆现场,载人航天总指挥杨利伟以及总设计师周建平也在其中,等待着第一时间向他们发起慰问。

但是随着舱门的缓缓打开,映入大家眼帘的却是三位满脸虚浮的航天员,他们不仅面色苍白,整个人看起来好像胖了不止20斤。
而就在大家等着这三位宇航员在镜头前说些什么的时候,却仅仅是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匆忙的被抬上了担架送去了医院。

那么这三位宇航员究竟是怎么了?他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离奇的事情呢?
神舟十六号成功返航
2022年12月4日,经历5个月太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着陆场成功降落,3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此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个重要的进展。

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了多个领域的科学实验,以及对空间站的维护与操作,与此同时,太空中特殊的环境也对航天员产生了一定生理影响。
本次任务中,航天员长期在失重状态下生活工作,这对身体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在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血液和组织液会由下肢流向上半身,出现面部和眼睛周围水肿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引力的消失导致此外,太空舱室空间有限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返回地球初期,航天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正常的重力环境。
为了维持身体健康,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十分重要。在地面训练中,各国航天机构会使用类似太空环境的封闭舱室来进行模拟,以测试和优化应对措施。

面对辛苦的训练,他们从不抱怨,只想着为国争光,而就是有了他们,我国的航天事业才正在不断的稳步上升。
可即便是这样,每一次的太空之旅都像是一场冒险一样,在本次的神州十六号降落的时候,大家看到整个机舱在空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球一样。

不少人被这一幕给狠狠的震惊到,好在这是机舱降落时的正常现象,最终三名宇航员也是平安落地。
航天员的神奇脸部浮肿
早在2003年,我国首批航天员杨利伟完成神舟五号任务返航时,也出现了同样的脸部浮肿现象,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太空环境导致人体血液和组织液分布发生变化。

在地球环境下,血液和组织液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半身聚集,而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头部和上半身的血液及组织液量反而会明显增加。据统计,航天员头部的血液量可增加10%至15%。组织液增加也会导致面部组织肿胀,出现“月面人脸”。

除此之外,人在太空还面临辐射和失重的双重打击,太空中的辐射大大增加了发生DNA损伤的概率,也削弱了人体免疫力,失重状态导致骨量流失,肌肉萎缩。

这些因素叠加,也可能导致面部水肿加剧,据航天医学专家介绍,航天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后,面部肿胀往往需要2周以上才能恢复正常。

当航天员重返地球后,地心引力迅速作用在人体组织液上,面部无法在短时间消肿,就出现了滑稽的“酒窝脸”。

此时,航天员的身体还在适应地球环境,肌肉骨骼承受能力明显下降,需要医务人员小心抬离返回舱,并在之后进行重力适应性训练。
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的开创者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坐落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嘉诚太空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冲天而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飞行。

而这之中承载着我国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1965年,杨利伟出生于这个世界上,高中三年级时,空军在当地招收飞行员,杨利伟第一个报名并通过选拔,成为了一名空军学员。
20世纪90年代,杨利伟已是一名资深飞行员,1996年航天员招募开始,他参加选拔,经受各种苛刻的测试。

最困难的是在离心机上进行的过载训练,这对人体造成巨大的负担,训练期间,每个学员都有一个可以中止训练的按钮,但这12名学员中没有任何人按下过,经过层层筛选,杨利伟进入了备选航天员队伍。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即将发射,杨利伟才在前一天晚上获知自己将执行这次空间飞行任务,因保密需要,即便是妻子也在发射前一刻才得知这个消息,在轨飞行近21小时后,杨利伟成功驾驶飞船着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英雄。

但杨利伟没有就此沉浸在荣耀中,他转入幕后,通过开讲座、上节目等方式推广航天知识,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事业,他也亲自指导后来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工作,将宝贵经验传授下去。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杨利伟始终保持着对航天事业的热情,为中国航天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

2023年,杨利伟晋升为正军级,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充分认可,杨利伟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了对空间梦想的追求,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青年在航天领域继续前行。
在杨利伟这位中国首位太空人背后,其实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他的妻子张玉梅,可以说始终站在杨利伟身后,两人携手共同走过了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1983年,刚高中毕业的杨利伟进入空军飞行学院学习,而张玉梅也在几年后考入了空军政治学院,两人在学院相识相知,张玉梅一直默默注视着杨利伟飞行事业的每一个脚步。
1996年航天员选拔时,张玉梅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承受高强度的训练,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前夕,张玉梅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一分一秒。

在杨利伟转入幕后工作后,张玉梅也选择了继续从事航天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这对夫妻二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的过程,正是有了家人这样坚强的后盾,杨利伟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心力投入到航天事业中
此外,杨利伟成为首位太空人的故事中,也隐藏着种种巧合。比如,高中时杨利伟签下的入伍申请,恰好就盖在10月15日,而在空军服役期间,他第一次驾驶歼击机独立飞行的日期也是10月15日,上天似乎早已为他注定了这一飞向太空的宿命。

当2003年10月15日清晨,坐在神舟五号返回舱中的杨利伟回望地球,他定然感慨万千。那一刻,他完成的不仅是一次飞行任务,更是对一个时代青年人对星空探索梦想的最好诠释。可以说,没有杨利伟这样对航天事业献身的开拓者,就不会有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今天。
如今时过20年,中国航天员已完成多次任务,国家也建立了自主的空间站。而杨利伟不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也以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继续在航天事业中发光发热。他的故事让人深受鼓舞,也更坚定了中国人打开太空之门、创新奇迹的信心与决心。

笔者认为
现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逐步的完善,而航天员的一次次的升空,更是代表着我国能力的日益强大。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会更加的强大,而对于宇航员的保护也会更加的完善。
相关文章
- 04-21 王晖到广交会梅州展位调研、到广州市增城区开展项目对接考察交流: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推动更多“梅州制造”产品走出去
- 04-21 Navien壁挂炉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04-21 AIBAO保险柜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04-21 盼盼防盗门/全国各市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04-20 名气燃气灶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04-20 Others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04-20 凯迪仕(KAADAS)智能锁400全国各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0 奥克斯(AUX) 燃气壁挂炉-全国各售后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04-20 容声集成 灶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04-20 欧莱克热水器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