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国际罕见病日是哪天(国际罕见病日——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4:03:45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2月29日是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瓷娃娃”“柠檬宝宝”“蝴蝶宝宝”……这些看似可爱的名字对应的医学术语分别是:成骨不全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它们都是罕见病。

了解一个看起来像帕金森病的罕见病——多系统萎缩

患者老高(化名),49岁男性,3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尿急,有时从床上站起来后感觉头晕,症状较轻微,未在意。2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拖曳,同时动作变笨拙,症状逐渐加重,近半年走路时跌倒2次,有一次从床上站起来之后,出现了晕厥,家人当时测了血压,只有75/50mmHg。来到我们医院就诊后,完善了头颅磁共振、卧立位血压等一系列检查,最终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2018年,国家卫健委将多系统萎缩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一、什么是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的,成年起病的,不明原因的,累及神经系统多部位的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病因不明,研究者在尸检中发现一种叫α-突触核蛋白的蛋白在大脑细胞中聚积成块,但其结块的原因不明。每10万人中大约有3-5人发病,病情进展较快,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多种组合。

1. 多系统萎缩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①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后出现头晕、头昏、眼花、乏力、恶心、思维减慢、视物模糊等症状,甚至出现眼前发黑、晕厥、摔倒,通常变为卧位后数秒钟可缓解,立位血压常比卧位血压下降≥20/10mmHg。

②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频、尿急、尿失禁、尿不尽等。

③还可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等。

2.什么是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以运动迟缓、肌强直和(或)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的统称,通常表现为行走、穿衣、翻身等动作缓慢、肌肉僵硬和(或)肢体不自主抖动,其中运动迟缓为核心症状。多系统萎缩是一种非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也称为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但它不是帕金森病。

3.什么是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的姿势和平衡。多系统萎缩是小脑受损引起的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及行走不稳、拿取物品时肢体动作不协调、发音不清等。

三、怀疑多系统萎缩应该去什么科室就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应该去神经内科就诊。

神经内科医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规范的体格检查,结合颅脑核磁共振成像、膀胱功能评价(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检查)、卧立位血压监测、左旋多巴疗效评定、生化检查、肛门括约肌肌电图、黑质超声、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来诊断疾病,但这些检查不特异、也不敏感,可辅助临床诊断。

四、多系统萎缩如何治疗?

多系统萎缩目前无法治愈,也没有延缓或逆转病情发展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炼来改善生活质量。

1.对于帕金森综合征,可给予改善帕金森症状的药物,常用的有复方左旋多巴(如多巴丝肼等),通常认为多系统萎缩对于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是对部分患者有短期疗效。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增加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若效果不佳,也不建议彻底停药,因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运动症状的恶化。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等药物疗效不明显。

2.对于体位性低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如,睡觉时抬高床头(30-40度),缓慢变换体位(慢慢站起)、站起前穿及大腿的弹力袜,适当饮水、增加盐的摄入量,避免饮酒、饱餐,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过热环境等。

调整药物:避免服用可能诱发或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降压药物、利尿药物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添加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盐酸米多君、屈昔多巴等)。同时需警惕卧位或夜间高血压。

3.对于膀胱功能障碍:可以选择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等)、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定时入厕等方法,也可采用间断清洁导尿,必要时膀胱造瘘等治疗措施。

4.对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药物。

此外,家庭照护、心理支持、一些基本都康复训练对患者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