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企业和居民需求回暖,3月信贷、社融增速加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9:10:00    

央行4月13日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共同推动3月贷款增速回升,开年旺季贷款投放强度不减。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3月金融数据有几大要点值得关注:一是,M2(广义货币)增速基本稳定,M1(狭义货币)增速上升较多,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加快。3月末,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 7.0%,与上月持平;M1余额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

二是,贷款同比多增,信贷结构出现不少亮点。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0万亿元,同比增长9.3%,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记者从央行获悉,3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0%,比上年同期约低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约低60个基点。

市场权威专家表示,3月经济仍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出现回升。近期全球不确定性影响增大,但我国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依然较强,我国有政策空间和余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预计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是3月贷款的重要支撑因素。

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都有提升,其中制造业PMI达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

业内专家认为,这些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

有全国性银行反映,该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贷款需求相应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67%。

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主要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有关。

具体来看,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0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44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66亿元。

市场机构数据显示,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都明显提升,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

有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反映,3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体翻了一番,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也有较大缓解。

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近期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近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很多大力提振消费的措施,政策效果正在显现。金融系统积极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加大了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更好满足了居民消费信贷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有效消费需求的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也要维持合理有序的竞争秩序,防范难以覆盖经营成本的低价竞争,通过下沉服务、挖掘客户、做大蛋糕,保持理性定价,促进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

上述专家提示,也要看到发展消费金融根本上是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拓展消费场景,确保消费贷款真正用于支持消费,实现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意图。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加快

信贷需求有所回升,推动贷款增长好于预期,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增多等因素,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有所上行,处于高位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头通常是贷款和政府债券,今年3月除了贷款外,政府债券增长较快,也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提升。

“3月政府债券新增近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特别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维持较快发行节奏,短期来看,融资平台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但长期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完成市场化转型,腾挪出更多地方财力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该专家称。

近期,财政部还公布将发行首批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另有市场专家表示,为国有大行补资本,能够增厚银行安全垫,更好满足国际监管要求,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未来可撬动约4万亿元信贷增量。

下阶段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近期信贷需求回升主要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有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今年以来金融总量数据进一步好转,实体经济需求回暖是根本。去年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有效扭转社会预期,行业环境出现改善,企业等经济主体投资意愿也有所回升。

宏观政策协同效应明显增大,除了货币政策明确适度宽松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尤其是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多地重大项目也在加速落地,这些最终都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需求,带动信贷加快增长。

按目前财政支出数据测算,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15.2%,高于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权威专家预计,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金融部门也在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国内有效需求,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往后看,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强的扰动下,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充裕,并灵活运用逆周期调节工具对冲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