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英才谱丨扎根18年 只为心中那座“港”—— 记天津津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大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27:00
【来源:天津日报】
内容提要:每天清晨,天津津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大伟都会迈着轻快的步伐开始一整天的忙碌。

左大伟在施工现场进行尺寸校核。
照片由天津津港建设有限公司提供
每天清晨,天津津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大伟都会迈着轻快的步伐开始一整天的忙碌。2007年,左大伟从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天津港,一干就是18年。从最初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到转任设计岗位再到逐渐成长为港口建设技术专家,多年来,这位山东汉子扎根天津,将自己融入智慧绿色枢纽港口的建设一线,只为心中那座“港”。
18年时光荏苒,左大伟用脚步丈量天津港的每寸土地,随着车子的行驶里程数持续攀升、收集的工程图纸越来越多、办公桌上的笔记越来越厚,通过一次次实地考察,他为港口的发展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工程数据。与此同时,不断加快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的天津港也给了左大伟施展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
东疆保税港区物流加工区一期工程、北港池杂货码头工程、南疆LNG配套工程、南疆27号码头堆场工程……一个个我市重点项目,让他奔赴梦想,乐此不疲。其中,最让左大伟记忆犹新的是参与建设全球首座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C段码头)的那段时光。
“当时,我是作为码头建设技术咨询项目组负责人参与C段码头建设的,我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既经济又高效,还能够确切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地基加固工艺。”左大伟告诉记者。
作为全球首座智慧零碳码头,C段码头的设计、建造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业内经验可供参考。于是,左大伟带领团队查询资料、研究现有堆场地基、求教专家,往返于国内多家设计院和科研院校。
“C段码头75万平方米项目用地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情况复杂,地面高低幅度、土壤软硬程度差别都比较大。在这样的土地上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码头基地加固,最初我们也曾考虑过当时比较成熟的水泥搅拌桩等施工工艺,但最终还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强夯法’的设想。”左大伟回忆,“针对天津地区土质较软的特点,我们没有采用传统‘强夯法’也就是‘一次施工、直接夯实’的施工工艺,而是尝试‘多次强夯’。”
为了保障施工效果,左大伟和同事们一头扎进实验室。“我们先是带着C段码头当时的土样进行实验,成功后又在C段码头找了4块现场状况最为复杂、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3个月的现场‘多次强夯’实验,每个区域都被夯实了10余遍,最终确定了分级多变强夯工艺方法和实操措施。”左大伟说。
如今,屡创生产效率新高、吞吐量持续攀升的C段码头用事实见证了左大伟和同事们创新的成功。据统计,他们所采用的分级多变强夯工艺方法和实操措施显著提高了C段码头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为天津港集团节约了数千万元成本,并成功应用到其他码头建设中。
时至今日,左大伟已主持并参与了20余项科研项目,完成了200多项工程设计、咨询等任务,获得了10余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为天津港集团节省了上亿元投资。
2022年7月,“左大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左大伟牵头成立了多个技术课题攻关小组,向着装配式码头、疏浚土方综合利用等重点研究课题发起了技术攻关。
前不久,随着《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批,我市一大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左大伟又紧锣密鼓投入到上述项目中的新港航道拓宽及浚深工程中。
“这些年,看着一个个工程、一座座码头在我们手中从蓝图变成现实,大伙心里都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也将继续扎根天津港,把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奉献到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的建设中来。”望着日新月异的码头,左大伟双眼充满希望。(记者 万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07-16 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项目有新进展
- 07-11 “金融‘活水’润燕赵 聚力‘赋能’助发展”系列报道——绿色金融赋能燕赵 绘就生态发展新画卷
- 07-11 本届兰洽会亮点纷呈 从区域盛会迈向国家战略服务平台
- 07-06 首届“全球英才合肥行”即将启幕 科创获奖项目有望获4000万元天使基金
- 07-05 强化担当抓进度 优化服务促发展
- 07-03 复星杏脉人工智能西部总部基地在巴南投用
- 07-02 10月底前,芝罘区15个不动产登记难项目将完成化解
- 07-02 阳春市(东莞)产业招商推介会召开签约项目 计划总投资超184亿元
- 07-01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双文丹2号隧道贯通
- 06-28 2025年全国海岸赛艇沙滩冲刺锦标赛 我省运动员冯硕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