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罗炳辉:善用奇兵,梅花桩阵破强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9:02:00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不仅缅怀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而且要传承他们的不屈意志和伟大精神。6月20日起,“云南红河发布”客户端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栏目,深入报道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及英勇献身的先烈,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话和平发展新征程。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罗炳辉(1897年至1946年),云南彝良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九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抗日战争中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被毛泽东称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





1915年,罗炳辉加入滇军,屡立战功。因对军中腐败现象不满和对旧制度的仇恨,罗炳辉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率领吉安靖卫大队近千人举行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北伐途中的罗炳辉


红军时代,罗炳辉以善用奇兵、疑兵和行军神速而闻名。长征期间,罗炳辉率红九军团作全军后卫,在黔、滇、川单独行军4000里,历尽艰辛,完整地把部队带到了党中央身边,被周恩来誉为“战略骑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罗炳辉以八路军副参谋长身份奔赴武汉,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军事统战工作。他以滇军宿将的威望,联络工商界、文化界爱国人士,秘密动员2000余名青年学生和技术工人奔赴延安,同时筹集药品、电台等紧缺物资支援前线,为敌后战场注入关键力量。


1939年1月,罗炳辉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陈毅并肩作战。面对日伪“棋盘式分割”的碉堡战术,他指挥部队三日连克东湾、延陵5处据点。此役迫使敌军收缩至铁路沿线,茅山根据地扩大至8县,人口超百万。


1941年皖南事变后,日军对华中根据地疯狂“扫荡”。为减少伤亡并提升反击效率,时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的罗炳辉借鉴古代阵法,结合淮南丘陵地貌特点,发明了“梅花桩战术”。在1941年4月17日的金牛山战斗中,罗炳辉使用“梅花桩战术”,激战5小时,毙伤日军200多人,伪军300多人。此战后,当地传唱民歌《金牛山上打胜仗》,歌颂梅花战术。该战术在之后写入他编撰的《民兵战术》手册,成为新四军经典教材,延安《解放日报》专门刊文推广。


1941年淮南大饥荒,为减轻当地群众负担,罗炳辉带头每日减粮四两,捐出全年津贴购粮赈灾。他率官兵开荒3000亩,引进番茄、甜菜等作物,创办织布厂、榨油厂等20余个军需企业,实现部队蔬菜自给,被百姓称为“自给自足师长”。


1943年夏季,因连续暴雨,粮食供应濒临崩溃。为了治水保田恢复生产,罗炳辉提出“修圩抗敌”决策。1943年11月至1944年4月,他带头挑土打夯,与民工同吃杂粮。大圩修建完成后,30万亩良田恢复耕种。


由于长期艰苦作战,罗炳辉积劳成疾。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在转送后方临沂治疗的途中去世,年仅49岁。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