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新赛道,成都“二手市场”现新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3:11:00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打开网络二手品转让平台,“滑雪板转让”“全新护肤品低价出”等帖子滚动刷新。
线下,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成都:太升南路日均流转超3000部二手手机,万象城奢侈品中古店去年的客流量较上年翻番。
近日,商务部官网发布的《关于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评审结果的公示》中,成都市与四川银谷碳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和企业。
首店、首发单品频频抢滩的成都,二手商品交易也悄然兴起。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正计划在试点的三年内培育10家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重点破解二手商品标准化与信任机制等行业痛点。
现场探访
把废品变成千万元碳资产
中国旧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流通行业交易额达1.32万亿元,线上交易同比增长15%。
四川银谷碳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这个赛道的有力参与者。走进该公司,全产业链可视化大屏实时跳动着画面:工人们将沙发拆解成35种材料,并精准分拣——优质松木送往家具厂,碎布料卷入隔音棉生产线,弯弹簧进入炼钢炉……

银谷碳汇在高新区投放的碳汇小屋实景图
“现在连社区回收都进入‘分钟级’响应时代。”四川银谷碳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简银举起手机,屏幕上闪烁的电子地图清晰显示着全国400个回收站的实时动态,成都某小区监控画面里,居民刚扫码下单,身着橙黄色工服的回收员已骑着电动三轮车驶入镜头。“我们像布局便利店一样铺设回收网络,平均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他手指划过屏幕上实时更新的物流数据说道。

银谷碳汇智慧监管平台
银谷碳汇的核心业务覆盖全品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分拣、初加工及部分品类的精细加工。公司构建了“社区回收点-街道中转站-区域分拣场-产业加工中心”四级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从称重计量到碳减排核算的全流程追溯。目前其成都网络已覆盖100余个街道,年处理能力达30万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45万吨。

银谷碳汇绿色分拣中心二手货分拣区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件废旧物资都找到‘新生’路径。”熊简银介绍,通过闭环全产业链,企业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更将减碳目标融入商业逻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本身具有‘自然减碳’属性,而企业通过规模化运营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效应。”据透露,公司主营业务下的减碳指标计划于今年5月完成首笔碳交易,未来,年交易额有望超千万元——这也标志着这家企业正式迈入市场化阶段。
成为试点企业后,银谷碳汇对于未来还有更大的期待。熊简银说,未来公司将重点参与二手商品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交易透明化与信用机制完善。
企业也即将开启全国化征程。2025年将成为银谷碳汇的"出川元年"——安徽、湖南等地区已列入拓展名单。公司还将拓展产业链,比如打造标准化二手流通市场,研发具有更高价值的再生产品。
聚焦行业痛点
重点发展3C数码产品、名贵商品等二手商品流通体系
在太升南路"闪回收"门店,手机维修师李浩正在用专业设备检测一台二手iPhone。"从屏幕显示到主板功能,总共要经过67项检测,30分钟就能生成评估报告。"李浩告诉记者,所有经手的二手手机都提供180天质保服务,这种标准化流程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成都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丰沃土壤。"熊简银认为,随着消费升级,大量高价值闲置物品亟待高效处理。数据显示,成都目前已形成涵盖二手3C数码、家具家电、商用厨具、图书等多元品类的产业链,涌现出一批专业化企业和线下交易市场。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二手商品流通存在鉴定标准不统一、定价体系混乱、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以二手手机为例,不同回收商的评估价差最高可达30%,部分小型商户甚至存在翻新机冒充原装机的乱象。
“解决‘旧品如何高效流通’的痛点,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换新意愿。”熊简银指出,缺乏规范的流通体系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升级的关键因素。
针对行业痛点,成都将探索解决方案。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区位条件、产业优势等,成都在重点二手商品品类的‘回收—分拣—鉴定评估—销售环节’有广阔发展潜力。”
该负责人介绍,成都将重点发展3C数码产品、名贵商品等二手商品重点品类。未来三年,成都将着力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争取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二手商品流通典型案例,进一步盘活闲置商品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
- 04-15 探路新赛道,成都“二手市场”现新机
- 04-15 我乐家居20周年,野心终于藏不住了?
- 04-15 宁远:集群发展 打造新能源赛道的湘南引擎
- 04-15 消博会看龙江|50余家龙江优质企业参展消博会
- 04-15 注入更多确定性,“中小电商心态挺稳”
- 04-14 资本矩阵赋能海南自贸港全景扫描
- 04-14 海南: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 04-14 海峡都市报丨兴业银行“兴八闽 闯新路”福建省内县域重点产业链调研侧记
- 04-14 场景牵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
- 04-13 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这场活动打造“情感引才”新范式